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經驗值得全省借鑒 |
|
時間:2019-09-04 16:28 | |
![]() 9月9日,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陳耀光帶隊,帶領由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組成的省人大常委會第一檢查組到廣州市從化區開展農村垃圾管理工作交叉檢查工作,實地考察了廣州市第七資源熱力電廠建設情況和從化區生活垃圾填埋場運營情況。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樹堅、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城管委書記陶鎮廣、從化區、鎮等各級領導以及廣州環投集團董事長劉先榮陪同。 從化電廠項目位于從化區鰲頭鎮潭口村,配置2臺500噸/天爐排焚燒爐,2臺12MW汽輪發電機組,設計日處理規模1000噸,總占地面積約197畝 ,該項目于2014年1月奠基,2015年5月開始動工建設。從化區生活垃圾填埋場自今年9月1日起已由廣州環投集團接手運營。 調研現場,廣州環投集團董事長劉先榮向檢查組介紹了廣州環投集團負責的廣州市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在建項目、運營項目情況、焚燒爐國產化制造情況,以及從化填埋場接管后的運營情況。檢查組詳細詢問了電廠的處理量、爐渣、廢水、煙氣等的處理技術,對廣州環投集團同時有序建設五大項目表示高度肯定,并期待各大項目早日建成投入運營,解決廣州垃圾圍城困局。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繼光對廣州市的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及建設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陳繼光認為,廣州市經過幾年的摸索,形成了垃圾管理的"廣州模式",垃圾收運率、保潔覆蓋率、垃圾分類率以及無害化處理率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值得在全省進行推廣。 廣州市高度重視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前瞻布局,在建衛生填埋項目1座,資源熱力電廠5座,生化處理設施7座,全部設施建成后,廣州市生活垃圾日焚燒處理能力將達到2萬噸、生化處理能力4800噸,可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廣州市應對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鄰避效應"的經驗做法,值得全省借鑒。 |
|
上一篇:垃圾發電行業健康發展中 下一篇:對于環境保護你知道多少 |